很多次听身边朋友谈起里边坐地摊火锅,我数次在脑海勾勒这个火锅店的场景,可想象总是残缺的,它缺少没有亲临现场的真实。
在一个寒气袭人的午间,雾气腾腾。我们穿过赶场天熙熙攘攘的人群,伴着那此起彼伏的乡音,来到永城市。此地几乎已是关岭县海拔最高的地方,从花江镇盘山而行,山脚下天朗气清,永城市却浓雾紧锁,来往车辆如步行一般迟迟前进。
春节将近,乡村里的集市异常热闹,附近村民背着箩筐在各种摊铺前进行采购,想必都在为了筹备新年的物资。我们在村口的摊铺上买了一块当地的干豆腐,径直在友人的陪伴下便朝着那个神往已久的里边坐地摊火锅店去了。所谓里边坐地摊火锅,顾名思义即地下摆着一个蜂窝煤火,然后用木板组成四边形的框架,将框架套在蜂窝煤火上,形成约30厘米高度的四方小桌,四边框架上均可放置碗筷、辣椒蘸水、水杯,然后在煤火上架上一口双耳的铁锅,东南西北放上几条凳子,里边坐地摊火锅的原始造型便有了。
里边坐地摊火锅逢赶场天才开张,诚然是忙碌之后小憩闲谈的好场所。午间方至,火锅店前的院坝便被来来往往的人群占满了,每个里边坐地摊火锅的四周都黑压压坐了一片。
在火锅店旁的肉铺上买了四斤肥瘦兼具的新鲜猪肉,洗净后先将肥肉取下来切成片,随即将肥肉放入双耳铁锅中,慢慢炼制,揭开蜂窝煤火底部的外盖,火势慢慢就旺了,用铁勺子翻转锅中肥肉,油脂便缓缓冒了出来。此刻,各路分工同步进行,一边负责清洗葱姜蒜以及各类时蔬,一边负责切瘦肉,切好以后装盘备用。锅中的肥肉在煤火的高温作用下,从原先的软绵绵变成了干瘪瘪,直到成为金黄色的油渣以后捞出来放在大碗里,撒上少许食盐,直接徒手揪起来塞进嘴里,油渣的余温与食盐相互交缠在舌尖,味蕾上绽放出别样的一番清爽滋味。
在铁锅中的油烧“辣”时,将店家桌上的一盆糍粑辣椒舀出来放入锅中,让猪油充分渗透进辣椒里面后,依次放入姜片蒜片,以及独一无二的油豆豉,加适量盐,铁勺翻转一圈,瞬间混合的香味扑鼻而来,令围坐四周的人喉咙里直吞口水。友人介绍说,“里边坐地摊火锅做法虽然不复杂,但最为关键的就是这油豆豉。每个火锅店都会有一罐独家秘制的油豆豉,用猪皮或排骨‘养着’,预防豆豉变味。”继续翻炒约莫10分钟,姜、蒜、辣椒、油豆豉已融为一体,而香味也达极值。这时,将之前锑壶里烧开的水沿着铁锅四周倒下去,直到清水漫过火锅底料。霎时沸腾的锅中“冷静”下来,煮上一两分钟后撒上刚从菜园里采摘上来的农家蒜苗,再各自盛上一碗包谷饭,一切置备完毕,就等待着铁锅里面冒出声音来。
汤汁沸腾了,马上将瘦肉放入锅中,半分钟后瘦肉里完全综合了油豆豉、葱姜蒜的气息,夹一块放入口中,令我欣喜万分。不过那一刻已经说不上是因为食材的鲜美还是有感于“自己动手、丰衣足食”的这个过程了。凳子上的我们都顾不上了交谈,各人挥舞着筷子在铁锅里寻觅美食,辣椒的威力渐渐释放出来了——我们都不得不寻找纸巾揩去疯狂的鼻涕。这时我们都相互一笑,不过仅此一笑,马上又会继续投入“战斗”之中。在忙碌的午间,能够偷得一点光阴亲自参与烹饪,端着实在的碗筷吃饭,这也必将平添人生的一点乐趣。
从永城市回去的路上,能见度越来越好,与之前上山过程形成了一种来去之间的矛盾,不过这矛盾中间多了一个里边坐地摊火锅,它不仅充实着一次出行的内容,更丰富了一个人的生活体验。那么,去永城市吃里边坐地摊火锅吧!